|
鼠疫在歷史上,曾有3次****范圍的大流行。 文章內容
鼠疫在歷史上,曾有3次**范圍的大流行。 第1次大流行:發生在公元6世紀(527~565年),起源于中東,**在地中海沿岸,幾乎蔓延到當時**上所有**的**,流行極期每天死亡5000-10000人,死亡大約1億人。這次大流行導致東羅馬帝國的衰退,被稱為“汝斯丁(Justinian)瘟疫”載入醫學史冊。 第2次大流行:發生在14世紀,持續了近300年。其起源眾說不一。有人認為起源于美索布達米亞,因**遠征,波及其它**和地區。不少醫學史家認為此次流行可能起源于中國、印度、中亞和俄羅斯南部,上述**和地區存在著古老的鼠疫疫源地。此次流行遍及歐洲、亞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歐洲死亡人數達2500萬人,占當時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國死者達其人口的半數。據記載,當時倫敦的人行道上到處是腐爛發臭的死貓死狗,人們把它們當作傳播瘟疫的禍首打死了。然而,沒有了貓,鼠疫的真正傳染源——老鼠,就越發橫行無忌了。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達2000人,1個月后竟達8000人。**文學家佩皮斯在1665年10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我的天哪!大街上沒有人走動,景象一片凄慘。許多人病倒在街頭……我遇到的每個人都對我說,某某病了,某某死了……”直到幾個月后一場大火(史稱“倫敦大火災”),燒毀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銷聲匿跡,鼠疫流行隨之平息。這次大流行在醫學史上稱為“黑死病”。
第3次大流行:發生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它是突然爆發的,疫情**初起源于我國云南。 1894年,鼠疫傳到香港。這種可怕的**在香港不僅造成了大規模的流行,還占據了這個**港口,通過這一戰略要塞,在短短的六年內,黑死病對人類開始了大肆進攻,**20世紀30年代達**高峰,通過船隊,傳遍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的60多個**,幾乎**當時**沿海各港埠城市及其附近內陸居民區。
據不**統計,本次流行死亡大約1300萬人。此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這次流行的特點是疫區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家棲及半家棲動物中也有猛烈流行。其另一個特點是控制流行比前兩次迅速、徹底,原因是當時已發現了鼠疫的病原體——鼠疫耶爾森菌,初步弄清了鼠疫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并加強了**檢疫措施。 (二).鼠疫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的發現 1894年日本學者北里氏和法國人耶爾森氏發現了鼠疫桿菌。1895年,為了征服這可怕的惡魔,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的科學家亞歷山德羅·耶爾森博士被派到香港調查黑死病的流行。他從病人的淋巴結中分離出引起鼠疫的病原菌,后來人們將他發現的鼠疫桿菌**名為鼠疫耶爾森桿菌。 1895年,法國的另一位科學家——保爾-劉易斯·西蒙德帶領,在印度地區調查時發現撿拾死老鼠的人很快就會染上黑死病。西蒙德解剖了死老鼠,發現它們體內全是引起黑死病的**。由此找到了鼠疫的傳染源。他們把患有黑死病的老鼠跟健康老鼠關在一個籠子里,很快,健康的老鼠也染病了。這說明老鼠是會傳染黑死病的。但怎么傳染的呢?西蒙德曾猜測,黑死病是通過跳蚤傳播的。于是他們把得黑死病的老鼠和健康老鼠又放在一起,但它們身上的跳蚤全被**。這下,健康老鼠沒有染病。而把染黑死病的老鼠身上的跳蚤跟健康的老鼠關在一起,健康老鼠很快就會染病。**后,他們把帶有黑死病菌的跳蚤撒于籠子底部,把幾只健康老鼠吊于籠子頂部。當吊老鼠的高度超過10厘米時,它們無論吊多久都不會染;而如果吊老鼠高度不到10厘米,則老鼠很快染上了黑死病。這**可以說明問題了:跳蚤的彈跳高度不會超過10厘米。后來人們逐漸發現,黑死病原來是“野生”的,它存在于二百多種野生嚙齒類動物體內,并通過跳蚤傳播。對人類來說,黑家鼠、田鼠、灰溝鼠是**危險的。1897年,緒方氏又從跳蚤體內分離出鼠疫菌,從而進一步明確了鼠疫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使人類與鼠疫的斗爭進入了科學階段。
自1644年**1949年**共20個省(區),549個縣(市、旗)流行鼠疫行鼠疫179年次,較大的流行有5次,共發生鼠疫病例近260萬人,239萬人死亡。 二、流行現狀 (一).**流行現狀 20世紀后期,隨著**的出現,鼠疫的**和預防措施不斷完善,人間鼠疫的流行**減少,60~80年代,只在二十幾個**有鼠疫病例報告,在我國曾一度消聲匿跡。80年代以來,人類病例主要分布在非洲。1981~1990年非洲鼠疫病例,占**病例總數的73.33%;1991~2000年,占54.11%。進入90年代,人間鼠疫病歷又呈**上升趨勢,較60~80年代年病例增加了1.6~1.8倍。以非洲為重,亞洲次之,但是也有大規模的爆發流行。1994年8月印度蘇拉特市發生震驚**的肺鼠疫暴發流行,發病人數近千人,是近年來**的一次人間鼠疫流行,被稱為“蘇拉特風暴”。2004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方省的一個鉆石礦發生肺鼠疫暴發,報告病例114例,死亡54人。 目前鼠疫主要流行在如下**: 非洲:阿爾及利亞、博茨瓦納、剛果、肯尼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莫桑比克、**比亞、烏干達、坦桑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安哥拉、南非等14個**。 美洲:玻利維亞、巴西、厄瓜多爾、秘魯、美國等5個**。 亞洲: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克斯坦、老撾、蒙古、緬甸、越南等8個**。 (二).我國流行現狀 1.流行狀況: 解放以后,我國鼠疫的防治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50~1954年,發生鼠疫病人6862例,年均1372例;1955~1979年,518例,年均20.7例;較建國初期下降了65倍。1980~1989年,發病102例,年均10.2例,是我國鼠疫發病率**的時期,多發生在青海、西藏,云南人間鼠疫重新流行。20世紀90年代以來,**鼠疫開始活躍,我國的發病率也有所抬頭。1990~2005年發病832例,年均52例(見圖1)。 2.間鼠疫的地區分布: 80年代以來(1981~2005年)統計的9個省區,154個縣次,906例病人分布情況如圖所示。云南省的發生率**,占55%,其次是貴州省(15%)和青海省(12%)(圖2)。
3.我國鼠疫疫情特點 ①人間疫情呈上升趨勢 建國前1945年~1949年鼠疫年均發病病人26966例,建國初期1950~1954年年均發病人數為1373例,1955年以后我國人間鼠疫得到了有效控制,1955年~1989年年均發病人數為20例。1990年以后疫情**上升,1990~1999年年均發病數為37例,2000~2005年年均發病人數為77例。自55年以后2000年發病人數為**254例。近幾年以南方家鼠疫源地疫情**活躍,云南家鼠疫源地1989年以前,僅有14個疫源縣,從1990年耿馬鼠疫流行起,疫情急劇上升,**今已有鼠疫疫源縣51個。 ②流行范圍不斷擴大,疫源地不斷增加 我國1980年鼠疫疫源縣185個,疫源地面積為45.9萬2,1990年鼠疫疫源縣為202個,疫源地面積5764452,到2000年疫源縣增加到273個,現在鼠疫疫源縣已達到286個,疫源地面積增加到12401442。80年代增加的17個縣主要是旱獺疫源地13個,占76.47%,家鼠疫源地只有2個縣,占11.76%。90年代增加的疫源縣主要是家鼠疫源地占59.01%。而旱獺疫源地相對比例減少,占36.07%。新增加的83個縣中云南占44.58%,西藏占31.33%。 ③間隔多年突然暴發,從靜息轉入活躍 我國河北康?h長爪沙鼠疫源地1972年發生動物鼠疫流行,間隔22年于1994年再度暴發流行,范圍廣,強度大。云南家鼠疫源地1957年后再未發生,間隔26年于1982年從隴川、瑞麗西部地區突然重新猛烈流行,在現疫流行區中有8個縣市間隔100~134年鼠疫再度流行。達烏爾黃鼠疫源地長嶺縣間隔23年于1985年發生動物鼠疫流行,2004年檢出陽性血清;敖漢旗在間隔45年,去年出現陽性指征,檢出4份陽性血清。四川省歷史上無鼠疫記載,1997年四川甘孜州石渠縣從青海田鼠體中分離出54株鼠疫菌,2000年又從青海田鼠體內分離出鼠疫菌12株廣西自治區人間鼠疫于1947年終止,間隔53年后,2000年在隆林縣重新暴發流行。貴州省的興義市、安龍縣,歷史上都不是鼠疫疫源地,2000年突然發生人間鼠疫。 ④鼠疫向城市、旅游區等人口密集區逼近 云南省1982年開始滇西動物鼠疫流行,其后逐漸向滇西南、東南擴散,目前已有40多個縣(市)發生流行,疫源地面積已近8萬2。據18個縣調查,動物鼠疫**在縣城的有12個,占66.6%,宜良縣疫點距昆明市僅30,且部分旅游區就分布在鼠疫疫區。錫烏張地區近幾年疫情較活躍的化德、鑲黃旗、正白旗和康?h等,距北京**近的只有約200。青海省1995年人間鼠疫發生在德令哈市的北山。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周圍均為鼠疫疫區,動物鼠疫疫點距拉薩市只有10。內蒙古鄂托克前旗長爪沙鼠動物鼠疫大面積流行,疫點距離旗所在地不到2。內蒙古二連市在辦公區內檢出疫鼠。以上鼠疫向人口密集區、交通干線、旅游區蔓延,對人群的危脅很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⑤染疫動物種類增多,遠距離傳播的危險性** 我國發現的染疫動物由1990年的57種,增加到現在的87種,特別是與人接觸較密切的牧犬、家貓、馬鹿、牦牛、兔等染疫和傳播鼠疫的幾率增加,對人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非法獵捕販運疫源動物是造成鼠疫遠距離傳播的重要因素。1986年、1988年我國甘肅省和青海省均出現農民外出捕獵旱獺感染腺鼠疫后返回,乘車行程數百公里,有的達1000,途徑幾個縣市,青海省的染疫患者途徑西寧市。若這些人感染的是肺鼠疫,對遠離疫區的城市和沿途的人群構成很大威脅。另外近幾年廣東省的一些餐飲業把旱獺和黃鼠作為山珍野味擺上了餐桌,如若這些旱獺、黃鼠已感染鼠疫菌,勢必造成非鼠疫地區人間鼠疫的傳播。2000年甘肅省在張掖地區堵截一次偷運旱獺行為,截獲218只旱獺,其中有30只已經死亡,從這些旱獺中分離出5株鼠疫菌,檢出7份陽性血清。如果這批旱獺運到廣東,其后果不堪設想。 ⑥大型項目建設,鼠疫流行危險因素增加 近幾年我國的大型建設項目很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鐵路、公路、油田等,許多施工都在鼠疫疫源地內,人員的進入和流動,**了鼠疫發生的危險性。2002年青海省共分離鼠疫菌26株,其中24株分離自青藏鐵路沿線地區。2006年青藏鐵路開始運行這將更增加鼠疫傳播的危險性。加強大型建設項目中的鼠疫預防控制工作,將是近一個時期鼠疫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